鄰居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。與鄰居為善,可以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。當你不在家的時候,家裡來了客人,鄰居可以幫忙照顧;當你有事忙不過來時,鄰居之間可以互相幫助;當你要出去時,鄰居會幫你照看小孩,鄰居就是親人。
俗話說:遠親不如近鄰,這形象裡說明瞭睦鄰的重要性。事實也正是如此,鄰居相處平時可以互相照看,緊要時可以互相幫忙,但也可能因為鄰居之間的接觸機會較多,有時候會因為一些小事發生糾葛,這就要本著互諒互讓的精神去處理,不要傷了和氣。

張大爺今年82歲,家住西峽縣二郎坪鄉大廟村,如果不是向村裡人打聽,沒有人知道張大爺無兒無女,至今借住在鄰居家裡。鄉裡幹部曾經動員大爺到鄉裡的敬老院安享晚年,大爺拒絕了,他說:「我有家,過得挺好的,不用麻煩政府。」

張大爺的家就在山谷深處,村子往裡就是野人穀景區,一家人在景區邊上開了一個農家賓館。上了歲數的張大爺每天吃了飯,就是到景區裡的涼亭下面坐著,抽幾鍋旱ㄧㄢ,給遊客指指路,和村裡其他老人們聊聊天。

中午在張家就餐之後,曾大嫂講起了兩家合一家的往事。30年前,大嫂剛剛嫁人張家,分家之後除了三間土瓦房,還有8000塊錢(約34萬新臺幣)的高息貸款。張大爺那年50多歲,一個人生活,家裡的房子壞了,也沒有錢修理,就問曾大嫂的丈夫:能不能給他提供一間房子住。
曾大嫂想著剛結婚,也還沒有孩子,三間房子住不完,就留下張大爺。大爺是個勤快的人,會去別人家幹活掙錢,幹完活回來吃飯。
